杜文煥

杜文煥(16世紀—1645年),日章,又字弢武蘇州府崑山縣[1]明朝南明軍事人物。

生平

杜文煥是都督杜桐的兒子,懂得文史和詩歌;萬曆年間蔭襲延綏遊擊將軍,累進為參將副總兵。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升署任都督僉事、寧夏總兵延安綏德被入侵,他前往救援擊敗敵人,次年(1616年)調鎮延綏,多次在安邊、保寧、長樂打敗河套盜寇猛克什力等人;火落赤卜言大懼,相繼投降。不少侵犯邊境的寇敵都被他擊破,之後都歸順明朝,因此平息當地戰事,很快因病辭官[1][2]

天啟元年(1621年),他再次鎮守延綏,奉詔支援遼東,於是他派兵到河套搗破盜寇巢穴;盜寇的餘眾非常憎恨他,深入固原慶陽,包圍延安府,揚言要抓住他,搶掠十多日才離去,他亦被朝廷解去職務等待勘問。奢崇明作亂包圍成都,總督張我續請求他協助解圍,他到達後率令軍隊在佛圖關擊敗對方,收復重慶;奢崇明逃到永寧,他不前進,很快升官總理川、黔、湖廣軍隊,卻因無法制服叛軍而辭去官位,同時又延伸到延綏的敗仗,遭派往駐守邊疆。天啟七年(1627年)朝廷起用他鎮守寧夏,錦州危急時移鎮寧遠,進任右都督,調守關門。很快因病辭官[3][4]

崇禎元年(1628年)朝廷採納杜文煥在重慶的功勞,讓他的兒子廕官指揮僉事;隨後他得再起用鎮守延綏,兼督固原軍隊,與曹文詔參與剿滅陝西盜賊王嘉胤,但在崇禎四年(1631年)被御史吳甡與給事中張承詔彈劾他殺死延川難民冒領功勞,遭下獄奪職。到崇禎十五年(1642年)他獲總督楊文岳推薦,恢復原職官征討流寇,無功而還,以病辭官歸鄉。弘光帝繼位,起用他監督巡邏、巡捕兩營,與劉復生同時任命,加左柱國太子太傅、掌管中軍都督府,推薦章世明桂應菁為總兵;南京失守,他逃到金山衛後去世[5][6]

引用

  1. ^ 1.0 1.1 錢海岳《南明史·卷三十八·列傳第十四》:杜文煥,字日章,崑山人。都督桐子。博通文史,能吟詠。萬曆中,以任子歷寧夏總兵,延綏被寇,赴救而大破之,調鎮延綏,屢破套寇猛克、什力等安邊、保寧、長樂。火落赤、卜言大懼,相率降。沙里數寇邊,屢破之。遂納款,延綏乃少事,尋以疾歸。
  2. ^ 《明史·卷二百三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七》:(杜)桐子文煥,字弢武。由廕敘,歷延綏遊擊將軍,累進參將、副總兵。四十三年擢署都督僉事、寧夏總兵官。延綏被寇,文煥赴救,大破之。明年遂代官秉忠鎮延綏。屢敗寇安邊、保寧,長樂,斬首三百有奇。西路火落赤、卜言太懼,相率降。沙計數盜邊,為文煥所敗,遂納款。……延綏遂少事。文煥尋以疾歸。
  3. ^ 錢海岳《南明史·卷三十八·列傳第十四》:天啟元年,再鎮延綏,奉詔援遼,出兵搗河套,坐寇深入大掠,解職候勘。奢崇明反,率師大破之佛圖關,復重慶。崇明遁永寧,命總理川、黔、湖廣軍,以罪遣戍。七年,起鎮寧夏。錦州急,移鎮寧遠,遷右都督,守關門,以疾去。
  4. ^ 《明史·卷二百三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七》:天啟元年再鎮延綏。詔文煥援遼,文煥乃遣兵出河套,搗巢以致寇。諸部大恨,深入固原、慶陽,圍延安,揚言必縛文煥,掠十餘日始去。命解職候勘。奢崇明圍成都,總督張我續請令文煥赴救。至則圍已解,偕諸軍復重慶。崇明遁永寧,文煥頓不進。尋擢總理,盡統川、貴、湖廣軍。度不能制賊,謝病去。坐延綏失事罪,戍邊。七年起鎮寧夏。寧、錦告警,詔文煥馳援,俄令分鎮寧遠。進右都督,調守關門。尋引疾去。
  5. ^ 錢海岳《南明史·卷三十八·列傳第十四》:崇禎二年,陝西告警,再起鎮延綏兼督固原軍,數奏捷,寇亦日益多。總兵王國樑擊王嘉胤河曲大敗,部議設一大將兼統山、陝軍協剿,乃令文煥為提督,偕曹文詔馳至河曲,絕餉道以困之。又敗寇府谷,大破張獻忠清澗。四年春,神一魁圍慶陽,解其圍,以事下獄。十五年,再起剿寇,無功,乃告病歸。安宗立,起督巡邏、巡捕二營,與劉復生並命,加左柱國、太子太傅、掌中軍都府,薦韋【章】世明、桂應菁為總兵。南京亡,走金山卒。
  6. ^ 《明史·卷二百三十九·列傳第一百二十七》:崇禎元年錄重慶功,廕指揮僉事。三年,陝西羣盜起,五鎮總兵並以勤王行。總督楊鶴請令文煥署延鎮事,兼督固原軍。數敗賊,賊亦日益多。會山西總兵王國樑擊王嘉胤於河曲,大敗,賊入據其城。部議設一大將,兼統山、陝軍協討。乃令文煥為提督,偕曹文詔馳至河曲,絕饟道以困之。神一元陷寧塞,文煥家破。遂留文詔,令文煥西還。四年,御史吳甡劾其殺延川難民冒功,給事中張承詔復劾之,下獄褫職。十五年用總督楊文岳薦,以故官討賊。無功。復謝病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