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1913年式105公厘野戰炮(法語:Canon de 105 mm modèle 1913 Schneider)是法國施耐德电气在1910年代開發的火炮,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陸軍的主力炮兵武器,也供應協約國部隊使用。
發展歷史
20世紀初,法國施耐德公司和俄羅斯帝國普梯洛夫工廠合作,為俄羅斯陸軍打造M1910年式107公厘加農炮,研發完成後,施耐德將火炮口徑縮小到105公厘的版本推銷給法國陸軍,但法國陸軍不感興趣,因為M1897式75mm野戰炮太過成功,法國陸軍不認為部隊需要更大的野戰炮,不過到1913年,法國還是少量訂購了幾門作為測評使用。
1914年7月底,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戰爭隨著德軍攻勢頓挫,戰鬥型態也從開放環境的野戰轉為塹壕戰,75公厘野戰炮的缺陷開始浮現-它的炮彈重量太輕,無力摧毀強化陣地與掩體。除了75野炮外,法軍上一階的大口徑野戰炮已經是30年前量產的1878年型120公厘加農炮,這款火炮數量少(125門)、且編制由重砲團統轄,無論是硬體或編裝設計上都不適合20世紀的戰場。
法國在1914年9月時編裝中只有3門M1913式105mm野戰炮,但在戰爭型態轉換後,法國全速增產此型火炮,並替換部分75野炮成為法軍基礎火炮,到戰爭結束時法軍配備了1300門105mm野戰炮。除了法軍自用,施耐德也授權給協約國在地生產,或是外銷。義大利在1914年9月開始由安薩爾多授權生產,羅馬尼亞在1916年羅馬尼亞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從法國購得120門,[4]更多的歐洲國家是直接向法國採購,並在國內各自定名。
- M1913年型榴彈炮在不同國家的名字
- 義大利:Cannone da 105/28 modello 1913(1913年型105公厘/28倍徑加農炮)
- 波蘭:105 mm armata wz. 13(105公厘野戰炮13年型)、現代化型號為105 mm armata dalekonośna wz. 29(105公厘野戰炮29年型)
- 南斯拉夫:105 mm M 13
- 比利時:Canon de 105 mle 1913 Schneider (L13S)
- 芬蘭:105K/13
到一戰結束後,105野戰炮已經成為各國野戰單位支援火炮主流;法國在1934年式105榴彈炮服役後將1913年式大量封存,部分外銷至歐陸國家,在法國投降前造冊管理的M1913年式榴彈炮還有854門,在納粹德國入侵時成為德軍的戰利品,就德國統計,包括在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南斯拉夫、波蘭等國擄獲了上千門M1913年式,大部分轉用作大西洋長城的海岸炮。
- 納粹德國繳獲後的型號
10.5 cm K 331(f) -從法國擄獲
10.5 cm K 331(b) -從比利時擄獲
10.5 cm K 331(i) -從義大利擄獲
10.5 cm K 331(j) -從南斯拉夫擄獲
10.5 cm K 13(p)/K 29(p) -從波蘭擄獲
芬蘭在1940年向法國採購原廠炮,也在冬季戰爭期間擄獲蘇聯運用的107公厘版本,並自行修改為105公厘型,並從納粹德國處採購波蘭的wz.29版本。
採用國家
- 法國
- 芬兰
- 義大利
- 以色列
- 羅馬尼亞
- 比利时
- 南斯拉夫
註釋
- ^ Guy François, "Le 105 L modèle 1913, l'élégant du Creusot", Histoire de Guerre, Bildés & Materiél, no. 103, January 2013, pp. 27-37, Paris: Histoire & Collection (in French) to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Chamberlain, Peter. Light and medium field artillery. Gander, Terry. New York: Arco. 1975: 16 [2018-06-18]. ISBN 0668038209. OCLC 2067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8).
- ^ 101. www.quarryhs.co.uk. [2017-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6).
- ^ ***, România în războiul mondial 1916-1919. Volumul I. Documente-Anexe, Monitorul Oficial și Imprimeriile Statului, București, 1934-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