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炳玲,香港资深新闻从业者,战地女记者,前香港记者协会主席,是香港和两岸三地为数不多的战地女记者,也是香港著名的国际观察家和时事评论员。
从事新闻采访工作20多年,曾亲身经历1989年的北京戒严和六四事件、1995年的波斯尼亚战争、1999年的科索沃危机以及北约轰炸南联盟、1999年的台湾921大地震、2000年东帝汶独立、2001年美国911事件、2003年SARS非典型肺炎、2008年四川地震和北京奥运等[1],是为数不多的香港和两岸华语世界的国际战地女记者,与张翠容、闾丘露薇、周轶君等香港战地女记者并称为“战地玫瑰”和“香江战地女英雌”[2]。
2000年担任香港记者协会主席。2011年,张炳玲受邀返回中国大陆,开办创意文化杂志《Artech》,并担任内地文化创意展览馆“大石馆”的策展人,致力激活香港、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创意文化产业。
简介
张炳玲于1980年代末毕业于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y of Copenhagen),其后返回香港,担任香港《新报》记者。
1989年5月,张炳玲被派到北京,亲身现场报道北京戒严。6月3日晚,张炳玲在北京木樨地亲眼见证军车冲向人群、解放军向民众开枪、军队开进天安门广场的情况[3]。张炳玲及后回忆,当年军队在木樨地开始开枪,击退阻截的民众,血流成河,而不少北京民众当年自发组成“敢死队”保护香港和外国记者的报道,不少北京民众为保护张炳玲的采访拍摄,牺牲自己[4]。1989年6月4日早晨,张炳玲更连同多家国际媒体,于北京饭店16楼住房拍下震撼世界的“坦克人”新闻摄影作品,震撼世界,“坦克人”这帧新闻摄影作品更成为“六四事件”的标记照片。及后,张炳玲一直致力为身处香港和海外的民运人士争取回国,并担任“我要回家”活动的义务总干事,亲身与北京中央政府的官员沟通,为民运人士争取回乡证和中国签证。张炳玲更亲力亲为,每年为香港维多利亚公园的六四烛光晚会出钱出力,并撰写多篇文章,希望香港和内地的新生代勿忘历史[5]。
1995年加入香港《明报周刊》,是年波斯尼亚战争爆发,张炳玲第一次踏上战场,成为一名华人战地女记者。其后的科索沃危机,在多年的战地采访中以华语媒体发放了多篇震撼报道[6]。
1990年代末,张炳玲抵达北极,报道全球暖化导致的冰川融化危机[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也出版采访记录《人物现场》一书[7]。
2000年,张炳玲担任香港记者协会主席,开始为香港新闻从业人员争取权益,也捍卫香港新闻的独立报道[8]。张炳玲曾发表多篇评论,指责内地政府以“温水煮青蛙”等手法,通过笼络香港媒体老板来赤化香港新闻报道的尊严。2003年,张炳玲更发起香港新闻从业员反对基本法二十三条理发的大游行[9]。
2011年,张炳玲受邀开办集文化艺术、建筑、创意于一体的独立杂志《Artech》,并担任内地文化创意展览馆“大石馆”的策展人,举办多场文化沙龙和创意展览,致力激活香港、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创意文化产业[10]。
出版物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