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杂报,开元年间流传于外的官报,载于孙樵《经纬集》卷三收录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是有证可查的最早的唐代官报。[1]
概况
名称
开元杂报并不是这份印刷品的名称,孙樵在书中说:“樵曩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也就是说,这“数十幅书”是没有任何款式和名称的,所以「开元杂报」一名,只是孙樵为了行文方便而随意使用的称呼。[1]
内容
孙樵是唐宪宗到唐僖宗年间的关东人,担任过宣宗时期的中书舍人和僖宗时期的职方郎中,看到开元杂报时,他正在湖北闲居。文章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即公元851年),其中摘录了开元杂报的一些内容,[2]这些内容中记录的情况都发生在开元十二年至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24年至公元735年)
意义
开元杂报是一种从官文书中游离出来的传播媒体,带有一定的官方性质,但还不是官方统一审定发布的,和邸报还有很大差别。虽然还残留着官文书的痕迹,但已不同于官文书,十分类似16世纪诞生于欧洲的“新闻信”,但比“新闻信”早诞生约八百年。[1]
争议
- 开元杂报虽然被称为“报”,但并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所以性质上存在争议。
- 部分学者认为,隋唐时期已经出现印刷品,中唐时印刷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开元杂报是中国的第一份印刷报纸。但更多学者主张,唐代的印刷术主要用来印刷佛经,开元杂报并不是中国的第一份印刷品。
- 开元杂报记录的都是一些官方活动,而且不过“数十幅书”,时间跨度竟然长达十多年,所以只是一种类似《开元录》的官方大事记,不能算作报纸。
参看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方汉奇. 《中国新闻传播史》 (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史. 2006年3月.
- ^ “其略曰: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某日安北奏诸藩君长请扈从封禅。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某日宣政门宰相与百僚廷争一刻罢。如此,凡数十百条。”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