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康(220年三月—十月)是东汉皇帝汉献帝刘协的第六个年号,共计8个月。[1]是东汉的最后一个年号。
延康元年十月汉献帝被迫将帝位禅让给曹丕,東漢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三国时代。曹丕篡汉自立,国号“魏”,是為魏文帝,史称曹魏,改元为黄初元年。
由於劉備不認同曹丕政權,因此沿用建安年號。刘备在成都直至建安二十六年(221年)称帝才改元章武。孙权最初对曹丕称臣,使用延康、黄初年号直至黄初三年(222年)才改元黃武,宣告与曹魏决裂,之后在叙述延康、黄初年间事时再改书建安年号。[2]
改元
大事記
- 延康元年——十月十三日,漢獻帝發布禪位詔冊;十月二十九日,魏王曹丕即位為魏皇帝。[5]
紀年農曆對照表
表格中各月的干支即為各月的第1日,「大」表示該月有30日,「小」表示該月有29日,「閏月」表格中的中文數字表示該年為閏某月,各月初一底下的數字表示對應的西曆日期。
西元 |
干支 |
紀年 |
正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閏月
|
220年 |
庚子 |
延康元年
|
|
|
丁丑小 |
丙午大 |
丙子小 |
乙巳大 |
乙亥小 |
甲辰大 |
甲戌小 |
癸卯大 |
|
|
|
|
4/21 |
5/20 |
6/19 |
7/18 |
8/17 |
9/15 |
10/15 |
11/13 |
|
|
参看
注釋
- ^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14頁。
- ^ 根据考古发现的吴镜铭辞。详见罗新《走马楼吴简中的建安纪年简问题》。
- ^ 范曄. 後漢書獻帝紀. 维基文库. 「(建安二十五年)三月,改元延康。……冬十月乙卯,皇帝遜位,魏王丕稱天子。」
- ^ 陳壽. 三國志文帝紀. 维基文库. 「太祖崩,嗣位為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 元年二月……(十一月)庚午,王升壇即阼,百官陪位。事訖,降壇,視燎成禮而反。改延康為黃初,大赦。」
- ^ 5.0 5.1 司馬光. 資治通鑑魏紀一. 维基文库. 「〔黃初元年正月〕改元延康。……冬,十月,乙卯,漢帝告祠高廟,使行御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璽綬詔冊,禪位于魏。王三上書辭讓,乃為壇於繁陽,辛未,升壇受璽綬,即皇帝位,燎祭天地、嶽瀆,改元,大赦。」
參考資料
|
---|
西汉 | 建元BC140-BC135 → 元光BC134-BC129 → 元朔BC128-BC123 → 元狩BC122-BC117 → 元鼎BC116-BC111 → 元封BC110-BC104 → 太初BC104-BC101 → 天漢BC100-BC97 → 太始BC96-BC93 → 征和BC92-BC89 → 後元BC88-BC87 → 始元BC86-BC80 → 元凤BC80-BC75 → 元平BC74 → 本始BC73-BC70 → 地节BC69-BC66 → 元康BC65-BC61 → 神爵BC61-BC58 → 五凤BC57-BC54 → 甘露BC53-BC50 → 黄龙BC49 → 初元BC48-BC44 → 永光BC43-BC39 → 建昭BC38-BC34 → 竟宁BC33 → 建始BC32-BC28 → 河平BC28-BC25 → 阳朔BC24-BC21 → 鸿嘉BC20-BC17 → 永始BC16-BC13 → 元延BC12-BC9 → 绥和BC8-BC7 → 建平BC6-BC5 → 太初元将BC5 → 建平BC5-BC3 → 元寿BC2-BC1 → 元始1-5 → 居摄6-8 → 初始8 |
---|
新朝 | |
---|
更始政權 | |
---|
东汉 | 建武25-56 → 建武中元56-57 → 永平58-75 → 建初76-84 → 元和84-87 → 章和87-88 → 永元89-105 → 元兴105 → 延平106 → 永初107-114 → 元初114-120 → 永宁120-121 → 建光121-122 → 延光122-125 → 永建126-132 → 阳嘉132-135 → 永和136-142 → 汉安142-144 → 建康144 → 永嘉145 → 本初146 → 建和147-149 → 和平150-151 → 元嘉151-153 → 永兴153-155 → 永寿155-158 → 延熹158-167 → 永康167-168 → 建宁168-172 → 熹平172-178 → 光和178-184 → 中平184-189 → 光熹189 → 昭宁189 → 永汉189 → 中平189 → 初平190-194 → 兴平194-196 → 建安196-220 → 延康220 |
---|
其他势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