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兴里里院 |
---|
广兴里俯瞰,2017年8月 |
|
地址 | 青岛市市北区即墨路街道 |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
时代 | 1914年 |
---|
编号 | 6-164-5-013 |
---|
认定时间 | 2022年1月14日 |
---|
36°04′15.8″N 120°18′56.7″E / 36.071056°N 120.315750°E / 36.071056; 120.315750
广兴里,又称积庆里,是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的一座里院建筑,其南门位于海泊路63号,北门位于高密路56号[註 1],始建于1901年,1914年扩建至现今规模。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1901年,广东香山籍商人、广东会馆会长古成章在今广兴里街区西侧、临博山路处兴建了一座二层商业楼,聘请德国建筑师设计。1912年,古成章将该地块出售给浙江慈溪籍商人、三江会馆会长周宝山(周季芳)。1914年,该街区其他三面建起楼房,形成一处闭合的大型合院式建筑,即广兴里[2][3]。1933年,广兴里东北角(易州路和高密路路口)因火灾烧毁而翻建[4]。
至1930年代,广兴里中央的巨大庭院已经成为一处市场兼文化娱乐场所,被称为“积庆里市场”[5],有餐馆、照相馆、杂货铺、土产店、理发店等,以及一个仅100余个坐席的小型电影院[6],院内1947年有商铺60多家[5],住户最多时达到160户近500口人[6](另据一位老住户回忆最多有300多户[2])。1952年,广兴里门头改为“吉庆商场”。1958年,为解决气割厂职工住宿问题,在庭院内搭建板房[6](一说1958年搭建板房,1965年拆除板房改建为平房,作为气割机械厂职工宿舍[2])。改革开放以后,院内个体商户增多。约1987年进行大修。1990年代实行商户“退路进市”以后,广兴里商业逐渐衰落,同时楼体年久失修,逐渐破败。2000年、2014年,广兴里曾发生两场较大火灾[7]。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后,广兴里曾被列入市北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名单[8]。2015年,市北区政府启动“青岛湾老城区改造项目二期工程”,广兴里征收改造工作开始,院内176户居民全部搬迁[9],至2018年基本完成征收工作[4]。2017年,院内1500平方米的后建平房、违章建筑全部拆除[10]。2019年10月,广兴里修缮工作正式启动[4],该工程为市北区政府牵头组织实施的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试点项目[11]。5月28日,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试点项目开园仪式在广兴里举行,广兴里改为青岛工业设计创新中心[12],有若干家设计机构入驻[13],同时其庭院也用于举办演出[14]。2022年1月14日,广兴里列入第六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5]。
建筑特色
广兴里位于海泊路(南)、博山路(西)、高密路(北)和易州路(东)合围成的街区内,地势东高西低。广兴里是始建年代最早的里院建筑之一,也是占地面积、庭院规模最大的里院[7]。
广兴里西侧最初建成的二层楼,其原设计为“凹”字形平面,主立面三段式划分,与欧洲近代公众建筑类似。主立面两翼以砖框简单划分,立面以常见的清水砖窗拱为主要装饰元素,而二层的半圆拱较为罕见,立面中央山花引人注目。楼内一层为开间较大的店铺,二层为住房,以东侧的外走廊组织水平交通。楼体中央为连接街道与后院的走廊,兼为楼梯间。厨房和卫生间设于一座独立的附属建筑中。据推测,该楼建筑师可能没有亲临地基勘察,而仅凭土地尺寸完成设计方案,未能注意到该地段较大的坡度与高达3米的南北高差。此种缺陷导致实际建设中仅完成了方案中的中段,两翼并未建设[2][3]。
1914年扩建时,在街区其他三面临街建起二层楼房,形成一处闭合的大型合院式建筑。扩建完成后的广兴里,占地面积2550.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73.69平方米,平面呈“口”字型[11]。新建的三翼各设一处通往庭院的拱门,内设通往二层的楼体。由于博山路与易州路之间的3米高差,南北两翼沿海泊路、高密路逐级抬升,以保证16间沿街店面全部与街道平齐。内院则保持水平,因此东翼内院一侧形成半地下室。二层各房间由外走廊连接,与西侧最初建成部分的外走廊连接,形成围绕庭院的闭合回路。建筑立面较为朴素,一层窗台以下为花岗石墙基,商铺入口及拱门以石块简单装饰,墙面为拉毛粉刷,四处路口转角做抹角处理。内院廊架为最简单的斜撑式,漆成红色[2][3][7]。
图集
注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