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德拉·馬利克(英語:Jitendra Malik,1960年10月11日—)是一位印度裔美國學者,也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的教授[1]。他因其在計算機視覺方面的研究而知名。
生平
馬利克於1960年10月11日出生於印度馬圖拉[2],在賈巴爾普爾的聖阿洛伊修斯高中完成學業。他於1980年獲得坎普爾印度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學位,並於1985年獲得史丹佛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1986年1月,他加入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目前是電機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計算機科學部的亞瑟·J·奇克教授[1]。他也是生物工程系以及認知科學和視覺科學小組的教職員[1]。他在2002年至2004年期間擔任計算機科學部主席,2004年至2006年和2016年至2017年期間擔任EECS的系主任。自2018年1月起,他還擔任位於門洛帕克的Facebook人工智慧研究中心的研究主任和現場負責人,領導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和機器人技術方面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團隊。
研究工作
馬利克的研究小組在計算機視覺、人類視覺的計算建模、計算機圖形和生物圖像的分析等方面開展了許多不同的課題。他指導了60多名博士生和博士後,其中一些人在美國的主要大學-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卡內基·梅隆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康乃爾大學、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賓夕法尼亞大學、密西根大學和世界各地的大學擔任教職[3]。這項研究中出現了幾個著名的概念和算法,例如非等向性擴散、正規化切割、高動態範圍成像、形狀上下文和R-CNN[4]。根據Google學術,他的論文被引用超過15萬次,H指數為124,I10指數為278,他有20多篇論文每篇被引用超過一千次[5]。他是ISI工程領域的高引用率研究人員之一[6]。他從2019年起擔任印孚瑟斯獎的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評委[7]。
馬利克於1980年獲得坎普爾印度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專業最佳畢業學生金獎,並於1989年獲得總統青年研究者獎[1]。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他於2000年被選為戴安娜·S·麥恩泰爾優秀教學獎[8],2001年被選為米勒研究教授[9],並於2002年被任命為亞瑟·J·奇克教授[1]。他於2008年獲得坎普爾印度理工學院的傑出校友獎[1]。他在2007年和2008年被授予龍格-希金斯獎,在2015年兩度被授予亥姆霍茲獎,以表彰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貢獻(授予發表10年後的論文)[10]。他是IEEE[11]、ACM[12]及美國文理科學院的院士[13],也是美國國家工程院[14]及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15]。他還獲得了PAMI-TC傑出研究員獎(2013年)[16]、K.S. Fu獎(2014年)[17]、艾倫紐厄爾獎(2016年)[18]以及IJCAI人工智慧卓越研究獎(2018年)[19]。他被授予2019年IEEE電腦先鋒獎,以表彰其「通過開創性的研究、領導和指導,在將計算機視覺發展成一門蓬勃發展的學科方面發揮的領導作用」[20]。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1.3 1.4 1.5 Biograph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UC Berkeley EECS Faculty Homepages, retrieved 2014-03-22.
- ^ Scale-Space and Edge Detection Using Anisotropic Diffusion (PDF).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2022-11-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7-04).
- ^ Jitendra Malik’s Home P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019-05-07
- ^ Ross, Girshick. Rich feature hierarchies for accurate object detection and semantic segmentation (PDF).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IEEE). 2014: 580–587 [2022-11-11]. ISBN 978-1-4799-5118-5. S2CID 215827080. arXiv:1311.2524 . doi:10.1109/CVPR.2014.8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2-02).
- ^ Google Scholar citations for Jitendra Mali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019-05-07.
- ^ ISI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014-03-22.
- ^ Infosys Prize - Jury 2020. www.infosys-science-foundation.com. [2020-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9).
- ^ UC Berkeley EECS Teaching Award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014-03-22.
- ^ Miller Institute for Basic Research in Scienc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10-04., past and present Miller professors, retrieved 2014-03-22.
- ^ ICCV Helmholtz Prize. [2022-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8).
- ^ IEEE Fellows Direct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014-03-22.
- ^ ACM Fellows, United States, 2008. [2022-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1).
- ^ 2013 AAAS Fellows (PDF). [2022-11-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 ^ NAE Elects 68 Members and Nine Foreign Associat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lease Date: 8 February 2011.
- ^ 15 UC scholars elected to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Newsroom, 28 April 2015, accessed 2018-09-03.
- ^ ICCV 2013 Award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014-03-22.
- ^ K.S. Fu Prize. [2022-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4).
- ^ ACM-AAAI Allen Newell Award. ACM Awards. ACM. [11 April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6) (英语).
- ^ IJCAI Award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2018. [2022-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5) (英语).
- ^ IEEE Computer Pioneer Award.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22-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31) (英语).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