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
|
巫許
|
《百家姓》中无此姓
|
-1: |
《百家姓》中无此姓
|
0: |
《百家姓》中无此姓
《百家姓》中无此姓
|
|
|
|
巫許姓是漢字姓氏的一個雙姓,源出自中國廣東潮州饒平坪溪(今潮州市饒平縣浮濱鎮)。巫許姓今分佈浮濱鎮下轄的上社村、岭头村等地,以及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一帶。
由來
根據《巫許氏族譜》記載,巫許氏之先祖許大安(1322年-1394年)於元朝末年出生在饒平縣隆眼城都樟樹下(今汕頭澄海縣隆都鎮樟籍村),從幼避居在饒平縣浮濱五祉鄉巫厝村的姑父巫氏家中,姑父與姑母視如己出,並為其娶妻授室。[1]
1350年(至正10年),許大安攜妻遷至坪溪上社鄉落戶定居,不忘姑父母的養育之恩,並且告誡子孫:「不忘其所生,亦不廢其所養,巫許並存,而效前人之複姓,生養同服。」於是由其子巫許木穩開始傳承「巫許」複姓。[1]
分佈
今在浮濱鎮下轄的上社村、岭头村等地共有19座祠堂冠以「巫许宗祠」,新中國成立時的人民政府為方便登記造冊,將當地的巫許族人的身份證和戶口本全部改為許姓,但巫許族人在村里的傳統祭祀活動仍保留使用「巫許」姓氏。[1]
坪溪巫許氏派下又分為「許氏」和「巫氏」二姓,十一世巫許可宗由坪溪遷到黃岡,改為巫姓,其後裔又有改為許姓;十二世巫許天錫於康熙末年遷到台灣,改為許姓,其後裔世居桃園楊梅、觀音、平鎮等地;十二世巫許大亦於乾隆年間遷到台灣,改為巫姓,其後裔多世居中壢;十三世巫許河贊於乾隆年間遷到台灣,改為巫姓,其後裔世居新竹竹東,有一部份移居台北、基隆等地。[2]
19世紀末,柔佛蘇丹推行港主制度,來自新加坡的巫許族人在新山、麻坡、峇株巴轄等地開拓港腳,留下老巫許、巫許前港、巫許後港等地名。港主制度廢除後,巫許家族返回新加坡定居,族人多已改為許姓,但仍有一戶保留「巫許」姓氏。[3]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