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簡稱鮪魚季或東港鮪魚季,是於臺灣屏東縣東港鎮自2001年開始每年5月至6月舉辦的活動。2001年至2004年由屏東縣文化局(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前身)主辦,2005年以後改由屏東縣政府建設局觀光科(屏東縣政府觀光傳播處前身)主辦。
背景
東港漁港為台灣最大的黑鮪魚產區,早年以外銷日本為主,一年營業額可達三億台幣[1],但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重挫日本經濟造成出口量大減,因而催生了此活動,以協助漁民度過難關,並發展觀光產業[2]。
近幾年因應自然環境改變、保育議題升溫等因素,融入漁村常民生活文化、導入地方信仰及在地特色美食,讓漁村文化精神與海洋資源永續發展、自2011年結合農漁、保育及觀光產業,成功轉型為「觀光休閒、文化創意、輕鬆慢活、生態保育」的觀光活動[3]。
第一鮪拍賣
第一鮪拍賣活動,是此活動的焦點及黑鮪魚季的起點。為增加拍賣會的看頭,因此從2004年後要求第一鮪必須符合規定,包括:
- 捕獲地須在台灣沿近海
- 重量須達一百八十公斤以上
- 起鉤時應為活魚
- 必須是設籍高屏地區的漁船
- 捕獲時應通報東港漁業電台,告知捕獲位置、漁船行速及預定進港時間,並且最先抵達東港漁港。
每年的第一鮪拍賣大多能拍賣到百萬元以上,最高總價紀錄為2020年創下的228萬6000元[4]、最高單價紀錄則為2021年的每公斤10000元[5]。
黑鮪魚捕獲量
近年捕獲量
2001年6886尾,2002年5351尾,2003年5886尾,2004年7206尾,2005年5531尾,2006年4673尾,2007年5548尾,2008年3819尾,2009年3269尾,2010年1277尾,2011年923尾,2012年439尾,2013年750尾[6]
捕獲量減少問題
在活動舉辦初期,每年仍有數千甚至上萬尾的黑鮪魚漁獲量,2001紀錄上為6886尾,但產量卻年漸減少,到了2010年,漁獲量已跌破千僅剩998尾[7],而產量減少也造成價格居高不下,更加降低民眾的活動參與意願,因而開始有活動轉型的討論[8]
櫻花蝦
櫻花蝦與黑鮪魚同為東港三寶(黑鮪魚、櫻花蝦、油魚子)之一,自2013年起,成為活動轉型的主要目標[9]。
初夏的東港之櫻(絢櫻)
絢櫻為2014年起,東港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的虛擬代言人之一(官方黑鮪魚季代言人為櫻花美眉[10]),為櫻花蝦之萌擬人化角色[11],由Simon與其團隊所設計,該團隊先前於2013年萬金聖誕季與屏東縣政府觀光傳播處創作出迷路小瑪,絢櫻亦是採取類似方式合作[12]。
其他活動
於觀光季期間內,主辦機關會舉行煙火秀、演唱會、消費活動與文創市集等活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