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像

大衛像
意大利语David
藝術家米开朗基罗
年份1501-1504年
類型卡拉拉大理石雕塑
尺寸517 cm(204英寸)
收藏地 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大衛像義大利語David)是文藝復興時代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於1501年至1504年雕成。雕像为白色大理石雕成的站立的男性裸体,高5.17米(17.0英尺)[a],重约6吨,一個佛羅倫薩藝術中最受歡迎的主題[b]。用以表現圣经中的犹太英雄大衛王。原作目前置放於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由於它所代表的人物的性質,這座雕像很快就成為了捍衛公民自由的象徵,佛罗伦萨共和国是一個獨立的城邦,四面受到更強大的敵對國家和美第奇家族霸權的威脅。大衛的眼睛帶著警告的目光,注視著美第奇家族居住的羅馬[3]

3D交互模型

歷史

大卫像头部

雕刻工程从1464年开始。雕刻家多那太罗签约完成一座大卫像,作为旧约中的12个英雄雕像群的一部分。他在一块阿爾卑斯山卡拉拉采石场出产的白色大理石上刻出了下肢、躯干和衣着的大概形状,很有可能在两腿间打了个洞。但不知为何,他没有继续雕刻下去,1466年,多纳泰罗去世,留下了未完成的雕像。

1501年,当局决定再找一位艺术家完成这件作品。26岁的米開朗基羅被选中,他用了两年多时间完成这项工作。1504年一月,雕像快完成的时候,人们对雕像的放置地点进行了讨论,原计划放在教堂顶楼,但雕像的美丽使人震惊,最终人们决定将其置于佛罗伦萨的市政厅旧宫入口,取代多纳泰罗的一尊铜像,以代表弗洛伦萨不畏强权的精神。40个人花费四天时间将它从工作室移到市政厅入口。

1873年,为保护雕像,大卫像被转移到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畫廊内。1910年在雕像原址放了一个大卫像复制品。在佛罗伦萨,後繼者共複製有二尊大衛像擺放在公众场所展出,一尊是在米開朗基羅廣場中央,另一尊在市政厅的大门前。

1991年一个疯子用藏在大衣里的锤子损坏了雕像的左脚脚趾,然后就被控制住,没有造成更大的破坏。

早期大衛像的裸露曾引起爭議,被穿上28片無花果樹葉來遮羞。雕像也曾经被贴上金箔叶子,头上戴有金质花环,这些装饰后来都遗失了。

在1873年搬遷之前舊宮外面的原始"大衛"雕像。
在其當前位置在學院美術館"大衛"雕像 。
現在矗立在舊宮外面"大衛"雕像的複製品。

簡介

以前的藝術家雕描述的大衛多表现他割下歌利亞的頭,取得勝利的情景。但学者一般认为,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描绘了战斗之前的大卫。雕像面色坚毅,头部左转,颈部的筋凸起,似乎正在准备战斗。他的上唇和鼻子附近的肌肉紧绷,眼睛全神贯注地望着远方。静脉从他下垂的右手上凸起,但他的身体确实放松的姿态,重量都放在右腿上,右手拿石头,左手前曲,将机弦搭在左肩上。他面色的紧张和姿态放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说明他刚做出战斗的决定,却还未踏上战场。雕像的上半身,尤其是头和左手和正常人体比例比偏大,这很可能是因为雕像最初要放在屋顶,雕像上部要放大,以便从下方欣赏。和雕像的高度相比,雕像的前后宽度很窄,这也许和大理石最初的形状有关。

从后面看大卫像
从左侧看大卫像
台灣台南市仁德區奇美實業大樓前的「大衛像」複製品

爭議

  • 1994年,香港淫褻物品審裁處把雕像大衛像評為不雅,理由是該雕像裸露男性性器官,此評審引起社會輿論強烈抨擊,香港最高法院及後推翻有關裁決,而法官判詞中亦表明「任何有理智者都不會將大衛像視為不雅。」

參見

節選世界著名雕像高度(由左至右):
1. 团结雕像 240米
2. 中原大佛 153米
3. 自由女神像 93米
4. 祖国母亲在召唤 91米
5. 里約熱內盧基督像 39.6米
6. 大衛像 5.17米

注释

  1. ^ The height of the David was recorded incorrectly and the mistake proliferated through many art history publications. The accurate height was only determined in 1998–99 when a team from Stanford University went to Florence to try out a project on digitally imaging large 3D objects by photographing sculptures by Michelangelo and found that the sculpture was taller than any of the sources had indicated.[1][2]
  2. ^ See, for example, Donatello's 2 versions of David; Verrocchio's bronze David; Domenico Ghirlandaio's painting of David; and Bartolomeo Bellano's bronze David.

参考资料

  1. ^ See. [2022-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0). 
  2.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FAQ). [2022-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0). 
  3. ^ This theory was first proposed[來源請求] by Saul Levine "The Location of Michelangelo's David: The Meeting of January 25, 1504, The Art Bulletin 56 (1974): 31–4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