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港西岸碼頭倉庫位於台灣基隆市仁愛區,為基隆港西岸數座興建於日治時期的碼頭設施,主要興建於1930年代,最早有8座,至1990年代僅剩西二、西三碼頭2處。從完工後至航空業興盛前,這裡是台灣最重要的聯外客運門戶,因而被歷史學者稱為「台灣的嘴巴」[1]。西二、西三碼頭倉庫於2014年12月列為歷史建築保護,目前為基隆港的西岸旅客中心(客運碼頭),台灣本島往返馬祖的渡輪航線主要在此到開。
歷史
日治時期
1930年代,日本當局陸續在基隆港興建了8座碼頭倉庫,其中西二碼頭倉庫興建於1932年、西三碼頭倉庫興建於1934年。這些倉庫的特色為上層為客運設施、下層則為貨運空間。西二西三碼頭倉庫與基隆車站之間在當時設有行人天橋連接,以方便旅客在基隆港的客輪與通往台灣各地的鐵路之間轉乘[2]。1923年,日本皇太子裕仁(日後的昭和天皇)巡視台灣,即由此地登陸。
戰後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投降,中華民國接管台灣,軍隊搭乘美軍運輸艦由此處抵台。戰後將在台日本人強制遣送回國,也由這個碼頭開船。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劉雨卿率領的國民革命軍整編第21師,分成兩支從基隆與高雄登陸,進行武力鎮壓與清鄉。北方分支部隊由此碼頭登陸。1949年,因國共內戰失利撤退來台的國軍部隊多數在此登陸。1954年,韓戰期間被俘後選擇來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亦在此登陸。此後,西二、西三碼頭倉庫主要做為客運碼頭使用,正面外牆懸有「西岸旅客碼頭」牌銜。
建物保存
2013年,張通榮執政下的基隆市政府通過都市更新案,決定拆除剩下的西二、西三兩座碼頭倉庫,之後將在此興建包含海運客務中心與港務辦公設施的「新海港大樓」。臺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原定在2014年2月9日拆除西三倉庫,至於西二倉庫拆除日期未決定,但因民間的反對聲浪而暫緩拆除。2014年4月5日,西二倉庫發生火警[3]。2014年6月,基隆市文化局決議將西二、西三碼頭倉庫列為歷史建築,但僅有西二完整保留,西三的多數建物仍將拆除以興建新海港大樓[4]。2015年4月10日,林右昌執政下的基隆市政府推翻原決議,宣佈西三碼頭倉庫全區保留,並規劃將西二、西三碼頭倉庫劃為文創產業專用區使用[5]。2019年,西二西三碼頭由第二旅客郵輪中心進駐,並包含部分文創產業業者[6]。2019年5月,於日治時期就讀於建成尋常小學校的灣生造訪西二西三碼頭倉庫,為其在終戰後遣返回日本前在臺灣的最後一站[7]。
由於西二、西三碼頭倉庫已非建築原樣,基隆港務分公司自2020年起啟動建物修復工程[8],於2022年3月底竣工[9],並在2022年6月舉行的基隆城市博覽會做為展區的一部分開放民眾先行參觀。
流行文化
2014年上映的臺灣電影《KANO》曾在此取景。
註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