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宗(280年代—326年),字延祚[1],晉朝宗室,晉宣帝司馬懿第四子汝南王司馬亮第四子。
生平
元康年間,司馬宗被為封南頓縣侯,再進爵為南頓公。討伐劉喬有功,進封為南頓王,增邑五千戶,加上以前的封邑進至萬戶,出任征虜將軍。與三兄西陽王司馬羕一同過江[2],兩人與侄兒汝南王司馬祐、琅琊王司馬睿與及彭城王司马雄五位晉朝宗族王渡過長江,最後於建業(今南京)建立東晉而被稱為「五馬渡江」[3]。司馬睿承制後,拜司馬宗為散騎常侍。晉愍帝亦在西都,以司馬宗為平東將軍。晉元帝即位,拜司馬宗為撫軍將軍,領左將軍。晉明帝繼位後,加封司馬宗為長水校尉,轉任左衛將軍。司馬宗和右衞將軍虞胤向來獲明帝信任和親近,更掌禁軍,聚集很多心腹黨羽,使王導和庾亮兩位重臣不滿,對他有意見[4]。
其後,晉明帝病重不願見人,群臣都不能與他接觸。庾亮又察覺司馬宗、虞胤與太宰西陽王司馬羕打算趁機作亂,於是他便直入明帝的臥室,並向明帝陳說司馬宗等的圖謀,親自要求輔政,因為他的言辭深切,終於令明帝有所感悟,引庾亮升御座,與司馬羕、司徒王導、尚書令卞壼、車騎將軍郗鑒、領軍將軍陸曄和丹楊尹溫嶠一同受命輔政,輔助太子司馬衍[5]。並加封庾亮為給事中,轉任中書令[6]。另一方面,明帝轉任司馬宗為驃騎將軍,虞胤為大宗正。因此,司馬宗遂於辭色中流露出怨望[7]。
咸和元年(326年)十月,御史中丞鍾雅彈劾司馬宗謀反,庾亮派遣右衛將軍趙胤收捕司馬宗。司馬宗勒兵拒戰,為趙胤所殺,朝廷貶其族為馬氏,流放他的妻子至晉安,既而原之。司馬宗的三個兒子司馬綽、司馬超、司馬演,皆被廢為庶人。咸康年間,才複其屬籍。同時亦免去司馬羕官職,貶他為弋陽縣王,亦將虞胤貶為桂陽太守[8][9]。
年幼的晉成帝未知司馬宗已死,到了平定蘇峻之亂後,曾問庾亮:「平日見到的白頭公在哪?」庾亮說他謀反,已被誅除。成帝聽後卻哭着說:「舅父說人是逆賊,就殺了他;那麼他人說舅父是逆賊,應該如何辦?」庾亮聽後大懼,色變[10]。
參考資料
- 《晉書》卷五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 汝南文成王亮 楚隱王瑋 趙王倫 齊王冏(鄭方)長沙王乂 成都王穎 河間王顒 東海孝獻王越
註釋
- ^ 《晉書·卷五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宗字延祚。
- ^ 《晉書·卷五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元康中,封南頓縣侯,尋進爵為公。討劉喬有功,進封王,增邑五千,並前萬戶,為征虜將軍。與兄羕俱過江。
- ^ 《晉書 卷六 帝紀第六》:太安之際,童謠雲:「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及永嘉中,歲、鎮、熒惑、太白聚鬥、牛之間,識者以為吳越之地當興王者。是歲,王室淪覆,帝與西陽、汝南、南頓、彭城五王獲濟,而帝竟登大位焉。
- ^ 《晉書·卷五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元帝承制,拜散騎常侍。湣帝之在西都,以宗為平東將軍。元帝即位,拜撫軍將軍,領左將軍。明帝踐阼,加長水校尉,轉左衛將軍。與虞胤俱為帝所昵,委以禁旅。司馬宗與王導、庾亮志趣不同,連結輕俠,以為腹心,導、亮並以為言。
- ^ 《晉書 卷六 帝紀第六》:壬午,帝不豫,召太宰、西陽王羕,司徒王導,尚書令卞壼,車騎將軍郗鑒,護軍將軍庾亮,領軍將軍陸曄,丹陽尹溫嶠並受遺詔,輔太子。
- ^ 《晉書 卷七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及帝疾篤,不欲見人,群臣無得進者。撫軍將軍、南頓王宗,右衛將軍虞胤等,素被親愛,與西陽王羕將有異謀。亮直入臥內見帝,流涕不自勝。既而正色陳羕與宗等謀廢大臣,規共輔政,社稷安否,將在今日,辭旨切至。帝深感悟,引亮升御座,遂與司徒王導受遺詔輔幼主。加亮給事中,徙中書令。太后臨朝,政事一決於亮。
- ^ 《晉書·卷五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帝以宗戚屬,每容之。及帝疾篤,宗、胤密謀為亂,亮排闥入,升禦床,流涕言之,帝始悟。轉為驃騎將軍。胤為大宗正。宗遂怨望形於辭色。
- ^ 《晉書 卷七 帝紀第七》:車騎將軍、南頓王宗有罪,伏誅,貶其族為馬氏。免太宰、西陽王羕,降為弋陽縣王。
- ^ 《晉書·卷五十九 列傳第二十九》:咸和初,御史中丞鍾雅劾宗謀反,庾亮使右衞將軍趙胤收之。宗以兵距戰,為胤所殺,貶其族為馬氏,徙妻子于晉安,既而原之。三子:綽、超、演,廢為庶人。咸康中,復其屬籍。
- ^ 《晉書 卷七 帝紀第七》:帝少而聰敏,有成人之量。南頓王宗之誅也,帝不之知,及蘇峻平,問庾亮曰:「常日白頭公何在?」亮對以謀反伏誅,帝泣謂亮曰:「舅言人作賊,便殺之,人言舅作賊,複若何?」亮懼,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