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西镇炮台旧址 |
---|
台西镇炮台东侧掩蔽部入口,2024年1月 |
|
地址 | 市南区八大峡街道团岛山公园 |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 |
---|
时代 | 1891年 |
---|
编号 | 第七批,编号不详 |
---|
认定时间 | 2005年2月5日 |
---|
台西镇炮台,德军称为小泥洼炮台(德語:Batterie Hsiauniwa),中文、日文资料称为“台西镇炮台”,是青岛德占时期驻青德军的一座海防炮台,现地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团岛山公园,现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一般认为台西镇炮台的前身为清军章高元驻防青岛时期(1892-1897)未完工的西岭炮台[1][2]。1897年德军占领青岛后,于1903年9月完成炮台的建造与火炮安装,以附近村落命名为小泥洼炮台,装备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从清军缴获的4门210毫米35倍径加农炮,其射程13公里,可达李村河一线[3]。
1914年8月至11月的日德青岛战役期间,该炮台由德军军官1人、士兵30人驻守[3]。因德军在胶州湾外布设三道水雷阵,日英联合舰队未能接近台西镇炮台一带,炮台以支援陆地前线为主,频繁向湖岛、水清沟、大山、四方山一线的日军轰击。战役后期,日军飞机曾到炮台上空投弹[4]。据日军资料引德军战俘所述,台西镇炮台于11月5日弹药耗尽,当夜奉命将火炮自毁,守军前往步兵阵地,日军于11月6日拂晓前观测到台西镇炮台发生爆破。11月7日约8点,台西镇炮台被日军步兵第46联队一部占领[5]。
日军占领青岛后,日占当局于1921年在炮台东侧新建团岛长波无线电台[6],台西镇炮台一带改为电台天线场地。抗战时期,电台发讯台为防空袭曾将一部分发讯机移入炮台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1年,为防备美军空袭,邮电局将电台发讯机从机房移入炮台内,后因炮台内阴暗潮湿,于1983年在炮台南侧新建机房将发讯机移入[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台西镇炮台东西两座掩蔽部分别归邮电部门和海军使用。1998年,其周边曾进行整治改为公园[4]。2005年2月5日,台西镇炮台旧址列入第七批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8]。后来炮台及周边被拾荒人员和废品回收站圈占,多次被报道环境恶劣、私搭乱建严重[9][10]。2022年7月至11月,市南区对团岛山公园进行整治改造,改善周边环境,并清理了炮台旧址上的违章建筑[11][12]。现东侧掩蔽部已清理完毕,西侧掩蔽部仍有部分被占用。
结构
台西镇炮台位于团岛北侧海拔21米的团岛山上,其原本用途为扼守胶州湾入口的海防炮台。炮台总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有东西两处大型掩蔽部,结构大致相同,共装备4门(两座掩蔽部各两门)210毫米35倍径加农炮,半球形装甲穹盖,钢板厚20厘米。每座掩蔽部共8个房间,大房间面积约40平方米,小房间两间相串,面积约20平方米,室内屋顶拱形,顶高2.6米,屋梁为工字钢,墙壁厚约1.5米,重要部位厚2米,掩蔽部两端各有一圆形炮位。东掩蔽部西侧(两处掩蔽部之间)建有炮兵观测台[1][2][4]。
图集
-
建造中的台西镇炮台,由西向东拍摄
-
青岛战役后的台西镇炮台,照片自西掩蔽部向东拍摄,可见3门210毫米加农炮残骸以及中央的炮兵观测台,后面远处可见台西镇与市区各山丘
-
日军占领后的炮兵观测台
-
台西镇炮台遗址西侧掩蔽部,2024年1月
-
东侧掩蔽部
-
与东掩蔽部相连的炮兵观测台遗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