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合唱團 (英語:The Impressions )是成立於1958年的美國合唱組合,其風格橫跨嘟·喔普 、福音音樂 、靈魂樂 和R&B 。[ 1]
組合最初名叫The Roosters,是由田納西州 查塔努加 土生土長的山姆·古登 、亞瑟與理察·布魯克斯兄弟組成。在搬到芝加哥 後,隨著傑瑞·巴特勒 和柯提斯·梅菲爾德 的加入而更名為傑瑞·巴特勒與印象合唱團 (Jerry Butler & the Impressions )。1962年,在巴特勒與布魯克斯兄弟接連退出之後,印象合唱團與ABC-派拉蒙唱片 簽約,並與新成員佛瑞德·凱許 一起成為往後最熱銷的靈魂樂藝人之一。梅菲爾德於1970年單飛,李羅伊·哈特森 、雷夫·強森、雷吉·托利恩和奈特·艾文斯等後續加入的成員與古登和凱許一起維持組合的運作。
作為搖滾名人堂 和聲樂團體名人堂 的入選者,印像合唱團最為人知的是他們1960年代的眾多名曲,許多均受到福音音樂影響並成為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 中最鼓舞人心的歌曲。此外他們的著名歌曲〈People Get Ready 〉於1998年被引入葛萊美名人堂 並在2000年獲頒節奏藍調基金會 的先鋒獎。直到2018年退休之前,組合的音樂生涯已橫跨60餘年。
歷史
早年背景
兒時的傑瑞·巴特勒 (Jerry Butler)和柯提斯·梅菲爾德 (Curtis Mayfield)是在同一個教會 合唱團中結識的。兩人在芝加哥 當地的幾個福音音樂合唱團裡唱歌,之後在1957年加入一個來自田納西州 查塔努加 ,名叫「The Roosters」的合唱組合,其中成員包含查塔努加在地人的山姆·古登 (Sam Gooden)、理察·布魯克斯(Richard Brooks)與他的兄弟亞瑟·布魯克斯(Arthur Brooks)。1958年,The Roosters有了新經紀人艾迪·湯瑪士(Eddie Thomas)、與維傑唱片 的唱片合約,以及新名字:傑瑞·巴特勒與印象合唱團 (英語:Jerry Butler & the Impressions )。
組合的第一首熱門單曲是1958年的〈For Your Precious Love 〉,其在美國流行音樂榜與R&B榜分別拿到第11名與第3名。然而在發行了另一首熱門單曲〈Come Back My Love〉後,巴特勒決定單飛並有著相當成功的個人事業。作為巴特勒的伴奏吉他手 、跟著他一起巡演的梅菲爾德在這之後成為組合的主唱與詞曲作家 ,原The Roosters成員佛瑞德·凱許 (Fred Cash)也回歸成為組合的第五個成員。
在ABC-派拉蒙唱片的成功
梅菲爾德寫了好幾首巴特勒的早期熱門歌曲,並用賺來的錢讓組合成員全搬到芝加哥去。1961年,他們在那裡與ABC-派拉蒙唱片 達成新唱片合約,並發行了後巴特勒時期的第一首單曲:〈Gypsy Woman 〉。此曲是他們當時最成功的單曲,在R&B榜上拿下第2名與流行音樂榜的第20名成績。後續的歌曲的表現大多都不如預期,布魯克斯兄弟最終於1962年退出。
印象合唱團以三人組的形式繼續事業,並與音樂製作人 強尼·佩特 (Johnny Pate)合作,佩特幫助他們轉變成更加蔥鬱的靈魂樂 聲響。而結果就是他們1963年的百萬銷售金曲 〈It's All Right 〉,此曲不僅獲得R&B榜冠軍單曲與流行音樂榜的第4名佳績,也成為組合最知名的歌曲之一。〈It's All Right〉和〈Gypsy Woman〉均收錄在組合1963年的首張專輯《The Impressions》中。
1964年,梅菲爾德以黑人 驕傲 為主題的歌曲〈Keep On Pushing 〉在《告示牌雜誌 》R&B榜與流行音樂榜擠進前十強單曲,歌曲名來自同年六月發行的雙榜前十強同名專輯 。未來梅菲爾德的作品將具有越來越高的社會和政治意識,包括次年的熱門歌曲和組合最著名的歌曲〈People Get Ready 〉。
逐漸增強的社會意識
在1960年代中期,印象合唱團經常與誘惑合唱團 (The Temptations)、奇蹟樂隊 (The Miracles)、四頂尖合唱團 (The Four Tops)等摩城唱片 藝人比較。印象合唱團1966年的歌曲〈Can't Satisfy〉被發現與摩城藝人艾斯禮兄弟合唱團 (The Isley Brothers)的〈This Old Heart of Mine (Is Weak for You) 〉有著許多相似之處,於是摩城告了梅菲爾德並要他將詞曲創作與製作組合霍蘭-多澤-霍蘭 (Holland–Dozier–Holland)以及希薇雅·莫伊 (Sylvia Moy)加入歌曲創作名單裡。儘管如此,〈Can't Satisfy〉依舊是印象合唱團在榜上打進前20名的金曲,此後也成為北方靈魂樂 的經典之作。在1965年的〈Woman's Got Soul〉與〈Amen〉後,組合在接下來的三年鮮少有歌曲擠進R&B榜的前十名,直到1968年的〈I Loved and Lost〉(第9名),而同年的冠軍單曲〈We're a Winner 〉展現了梅菲爾德更具政治意識的音樂寫作。梅菲爾德與經紀人湯瑪士共同創辦了自有唱片品牌柯湯唱片 ,並將印像合唱團轉移至旗下。接下來的兩年,組合發行了更多政治訊息主題的歌曲,如〈Choice of Colors 〉(1969年)和〈Check Out Your Mind〉(1970年)。
印象合唱團也著名於影響了巴布·馬利與哭泣者樂團 (Bob Marley and The Wailers)等其他來自牙買加 的斯卡 /慢拍搖滾 樂團與藝人:哭泣者樂團參考了他們的歌唱/和聲與服裝儀容,也翻唱了不少他們的歌,如〈Keep On Moving〉、〈Long Long Winter〉和〈Just Another Dance〉。巴布·馬利 (Bob Marley)甚至提取了〈People Get Ready〉的一部分並用在自己的歌〈One Love/People Get Ready 〉上,在1984年作為單曲發行之前,哭泣者樂團曾多次錄製過它。此曲的原始唱片標題僅為〈One Love〉,也並未將梅菲爾德列為詞曲作者(因為當時未對牙買加唱片實施版權法),但收錄於1977年專輯《Exodus 》的版本(和1984年的單曲版)將曲名改為〈One Love/People Get Ready〉,並將梅菲爾德列為詞曲作者之一(此曲版權歸屬馬利和梅菲爾德兩人)。除上例以外,印象合唱團被牙買加藝人翻唱的例子還有帕特·凱利 (Pat Kelly)翻唱的〈Soulful Love〉、庚音組合 (The Heptones)翻唱的〈I've Been Trying〉等。
梅菲爾德退出之後
在1970年發行專輯《Check Out Your Mind》後,梅菲爾德也決定單飛。他的個人事業相當成功,特別是他創作並製作的《超級蒼蠅原聲帶 》(Super Fly)以及其後一連串如《克勞汀 》(Claudine)、《璀璨人生 》(Sparkle)、《天才老爹發神威 》(Piece of the Action)等電影原聲帶的合作。他繼續為還留在柯湯唱片上的印象合唱團寫歌和製作。李羅伊·哈特森 (Leroy Hutson)在梅菲爾德退出之後加入印象合唱團成為新主唱,但因組合表現不盡人意,哈特森於1973年退出。[ 2]
後期發展、獲獎和榮譽
哈特森退出後由新成員雷夫·強森(Ralph Johnson)和雷吉·托利恩(Reggie Torian)頂替。[ 2] 組合在1974年至1975年間有三首R&B榜前五名歌曲:冠軍單曲〈Finally Got Myself Together (I'm a Changed Man) 〉與第三名歌曲〈Same Thing it Took〉和〈Sooner or Later〉。1975年,組合獲得了在英國的第一首熱門單曲:在英國單曲排行榜 上達到第16名的〈First Impressions〉。[ 2] 1976年,印象合唱團離開柯湯唱片與梅菲爾德,加入億噸唱片 旗下並發行他們最後一首熱門歌曲〈Loving Power〉。同年雷夫·強森由奈特·艾文斯(Nate Evans)取代,組合也在這之後跳槽到二十世紀福斯唱片 。隨著單曲和專輯的銷量不斷下滑,艾文斯最終於1979年退出,不過在1981年為專輯《Fan the Fire》短暫回歸。
雷吉·托利恩於1983年離團,同年雷夫·強森回歸以及新成員范迪·漢普頓(Vandy Hampton)的加入。[ 3] [ 4] 此陣容參與了艾瑞克·克萊普頓 在專輯《吉他之神啟示錄 》的錄製。
印象合唱團分別於1991年和2003年入選搖滾名人堂 和聲樂團體名人堂 。搖滾名人堂的入選成員為原The Roosters/組合早期的陣容:山姆·古登、傑瑞·巴特勒、理察·布魯克斯、柯提斯·梅菲爾德、亞瑟·布魯克斯、佛瑞德·凱許。
1990年8月13日,梅菲爾德在纽约州 布魯克林 夫拉特布什 的溫蓋特球場(Wingate Field)進行演出時,因為照明設備掉落在他身上而造成頸部癱瘓。儘管如此,他仍持續他的錄製行程,並於1996年發行了他的最後一張專輯《New World Order 》。梅菲爾德於1994年獲得葛萊美傳奇獎 、1995年獲得葛萊美終身成就獎 ,並於1999年以個人身分再次入選搖滾名人堂,成為其為數不多的雙重入選者。他於1999年12月26日死於2型糖尿病 的併發症,享年57歲。
強森於2001年離團並被威利·基陳斯(Willie Kitchens)取代,[ 5] 此陣容也出現在美國公共電視網 的特別節目《R&B 40 and Soul and Inspiration 》。漢普頓在2003年退出並於2005年去世。雷吉·托利恩之後回來接替基陳斯之位。印象合唱團為梅菲爾德錄製了致敬專輯《Remembering Curtis》,並由Castle Pie唱片於2001年發行。[ 6] 在2008年,環球唱片公司 與旗下河馬唱片 發行了《Movin' On Up》—印象合唱團首張影音合輯,包含了與組合成員梅菲爾德、古登和凱許的訪談內容,以及收錄了組合和梅菲爾德的經典歌曲和現場表演影片。組合的兩首金曲:〈For Your Precious Love〉和〈People Get Ready〉,在《滾石雜誌》的「史上最偉大的500首歌曲」 中分別排名第327名和第24名。另外,組合的合輯《The Anthology: 1961–1977 》也在《滾石雜誌》的「史上最偉大的500張專輯」 中名列第179名。
重新浮現在世人眼前
2011年,印象合唱團開始與來自德國靈魂力量組織(Soulpower organization)的DJ Pari 合作直到組合2018年退休為止。2012年,他們在倫敦 的巴比肯藝術中心 與曼徹斯特 的布里奇沃特音樂廳 進行在英國 的首次公開表演,然後前往西班牙馬德里 。2012年7月,他們參加了官方在紐約市艾弗里·費雪廳 舉行的柯提斯·梅菲爾德70週年誕辰致敬音樂會。2013年7月,印象合唱團藉達蓬唱片 發行了三十多年來的第一張7英寸黑膠單曲唱片〈Rhythm!〉,此曲由佛瑞德·凱許、山姆·古登和雷吉·托利恩錄製,並由達蓬之王 (The Dap-Kings)的吉他手賓奇·葛里普泰(Binky Griptite)製作,B面歌曲〈Star Bright〉也是由葛里普泰所寫。[ 7] 〈Rhythm!〉原先是梅菲爾德於1960年代中期創作並給了梅傑·蘭斯 (Major Lance)演唱。
2013年8月,印象合唱團的前成員李羅伊·哈特森對Young Jeezy 和其他人提起申訴,指稱Jeezy的歌曲〈Time〉中非法納入印象合唱團歌曲〈Getting it On〉於1973年在美國版權局 註冊的器樂部分採樣。[ 8]
亞瑟·布魯克斯(1932年c. 出生於田納西州查塔努加)於2015年11月22日逝世,享年82歲。[ 9]
雷吉·托利恩(1950年11月22日出生於伊利諾州 芝加哥 )[ 10] 於2016年5月4日死於心臟驟停,享年65歲。[ 11] [ 12]
雷夫·強森(1949年10月6日出生於南卡羅萊納州 格林維爾 )[ 13] 於2016年12月4日在皮蒙特 去世,享年67歲。[ 14]
2015年,前《美國偶像 》參賽者與電視音樂劇《歡樂合唱團 》的錄音室歌手傑曼·普利福瑞(Jermaine Purifory)加入印象合唱團成為其新主唱,他與組合持續合作到2018年組合退休為止。
2018年9月,印象合唱團開始了他們的首次日本巡迴演唱會,這也是他們成立60週年的告別巡迴演唱會。組合在東京 和大阪 的Billboard Live場館上進行了六場演出。
2019年6月25日,《紐約時報雜誌 》回報印象合唱團在內的上百名藝人的錄音素材在2008年環球工作室大火 中付之一炬。[ 15]
成員
傑瑞·巴特勒 (Jerry Butler) (1958–1960)
柯提斯·梅菲爾德 (Curtis Mayfield) (1958–1970;1999年去世)
山姆·古登 (Sam Gooden) (1958–2018)
亞瑟·布魯克斯(Arthur Brooks) (1958–1962;2015年去世)
理察·布魯克斯(Richard Brooks) (1958–1962)
佛瑞德·凱許 (Fred Cash) (1960–2018)
李羅伊·哈特森 (Leroy Hutson) (1970–1973)
雷夫·強森(Ralph Johnson) (1973–1976、1983–2000;2016年去世)
范迪·漢普頓(Vandy Hampton) (1983–2003;2005年去世)
奈特·艾文斯(Nate Evans) (1976–1979)
雷吉·托利恩(Reggie Torian) (1973–1983、2003–2016;2016年去世)
蓋瑞·安德伍德(Gary Underwood) (1992–2001)
威利·基陳斯(Willie Kitchens) (1999–2002) [ 16] [ 17]
作品
錄音室專輯
參考資料
^ R&B trio, with two Chattanooga members, still in the public eye after 50 years . Times Free Press. 2012-12-02 [2015-11-2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05-08).
^ 2.0 2.1 2.2 Colin Larkin (编). The Virgin Encyclopedia of Popular Music Concise. Virgin Books . 1997: 641/2. ISBN 1-85227-745-9 .
^ Impressions . Soulmusichq.com. [2011-11-0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12-28).
^ Soul Music HQ The Drifters . Soulmusichq.com. [2011-11-08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2-18).
^ williekitchens.com . williekitchens.com. [2011-11-08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1-10-08).
^ The Impressions – Remembering Curtis . Discogs.com. [2019-11-02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2-28).
^ The Impressions "Rhythm!" b/w "Star Bright" . Daptone Records. [11 July 2013]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4-03-13).
^ Preston H. Heard; Womble Carlyle Sandridge & Rice, PLLC. Singer-Songwriter Lee Hutson Sues Rapper Young Jeezy Over Alleged Use of "Getting It On" Sample . The National Law Review . 6 September 2013 [18 May 2014]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0-21).
^ For Your Precious Love - The Impressions, feat. Arthur Brooks, vocal/co-writer | Rest_In_Peace | God's Jukebox . Godsjukebox.com. [2016-09-29 ]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6-11-21).
^ Reggie Torian - IMDb . IMDb.com. [2019-11-07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2-19).
^ O'Donnell, Maureen. Chicago soul great, Mayfield successor Reggie Torian dead at 65 . Chicago Sun Times . May 5, 2011 [June 7, 2016] . (原始内容 存档于2017-12-26).
^ R.I.P. Reginald Torian, Sr., former member of The Impressions | SoulTracks - Soul Music Biographies, News and Reviews . SoulTracks.com. [2016-09-29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1-15).
^ Ralph Johnson October 06, 1949 - December 04, 2016 (页面存档备份 ,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ccessdate December 11, 2017
^ Ralph Johnson . The Greenville News. [2016-12-13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0-11-25).
^ Rosen, Jody. Here Are Hundreds More Artists Whose Tapes Were Destroyed in the UMG Fire . The New York Times . 25 June 2019 [28 June 2019]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9-06-25).
^ Curtis Mayfield Biography . curtismayfield.com. [July 19, 2018]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21-02-09).
^ Willie Kitchens . The HistoryMakers. [2015-11-26 ] . (原始内容存档 于2017-06-22).
外部鏈結
表演者 早期影响 非表演者 (艾哈邁德·艾特根獎) 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