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洲铁路博克图段兴安岭螺旋展线、铁路隧道、隧道坐标点石碑、百年机车车库、蒸汽机车水塔 |
---|
1904年正式通车的兴安岭隧道 |
|
地址 |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 |
---|
分类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
时代 | 近代 |
---|
编号 | 4-补 |
---|
认定时间 | 2008年8月 |
---|
兴安岭隧道,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境内的一座铁路隧道,位于滨洲铁路上的新南沟站至兴安岭站区间,为双洞单线隧道,其中,上行(右线)隧道里程桩号为K559+295~K562+373,全长3,077.2米,于1904年启用,是当时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内宽8米,高7米,隧道内线路坡度往满洲里方向为12‰上坡,线路高差为36.9米,西端出口最高海拔972.6米(旧俄制456沙绳);下行(左线)隧道里程桩号为K559+259~K562+359,全长3,100米,于1991年启用。[1][2][3]
历史
背景
1896年6月,清朝政府与沙皇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允许俄国在中国境内的黑龙江和吉林地方建造铁路,到达海参崴。9月,条约生效,俄国取得了大清东省铁路(简称“东清铁路”)修建权。随后,俄国派出人员到中国境内勘测路线,几次改变设计方案,最后选定了满洲里-博克图-扎兰屯-齐齐哈尔一线。东清铁路西线(哈尔滨至满洲里)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3月设计完成,6月在哈尔滨和满洲里两端同时破土动工。[4]
建设过程
1897年,沙俄工程师普罗新斯基第一次勘测线路时,曾提出修建坡度15‰,长2,559.6米(1,200沙绳)的隧道穿越兴安岭的设想。1899年3月,东清铁路第四施工区主任鲍恰洛夫工程师又进行了一次实地勘测,经过多次设计和论证,决定修建兴安岭隧道及其两端的接线工程。隧道以西的线路坡度较小,设兴安岭站;而以东的线路则坡度较大,山势陡峭,由雅鲁河谷至隧道东口需要逐渐加高路基,通过2公里多长的螺旋展线进入隧道,展线坡度为15‰。隧道于1900年初开工,东西两口同时开凿。[1][2]
1900年7月,义和团运动爆发,隧道工程被迫停工;1901年3月26日恢复施工 [2],并于8月建成了“Z”字形临时越岭线,由于坡度太大,当时行走这条临时线路的机车每次只能牵引5节货车,每天往返三次,将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发电设备等从哈尔滨运抵施工现场 [5]。9月,开始使用运来的蒸汽机(锅驼机)作为动力,带动4台“伊特肖路式”压缩空气凿岩机进行挖掘。12月中旬,有3处竖井使用机械动力,同时发电厂已建成供电,提供施工动力电,从而加快了施工进度。1902年10月20日,导坑凿穿贯通。隧道顶部和两侧内壁的衬砌工程也相继开工。[6]
当时修建隧道的施工队伍中除少数俄国技术人员外,绝大多数是中国工人。施工初期,完全依靠人工开凿,掘进速度缓慢。为加快掘进速度,在兴安岭西坡山顶向下开凿了6条竖井,分别向两个方向开凿,而开凿下来的岩石用马拉绞盘或机械卷扬机吊升至山顶运出。由于缺少衬砌隧道的工人,沙俄还特意从意大利招募了500名技术熟练的石匠,由沙俄工程师加彼伦督导;一年后,由于工作条件恶劣,生活环境艰苦,大部分意大利石匠弃工回国,最后只剩150人。[2]
除此隧道外,还修筑了一条“新南沟隧道”,当时称之为“兴安岭石头瓮道”,是兴安岭螺旋展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长71.1米。[4]
1902年10月20日,兴安岭隧道贯通 [2]。1903年7月13日,铁路工程局总工程师尤戈维奇宣布东清铁路全线竣工,同时将全路移交东清铁路管理局正式营业,而此时隧道尚未完全竣工。同年秋天,日俄两国关系进一步紧张,沙俄出于军事上的目的,对隧道工程昼夜突击,加快工程进度 [4]。1904年2月10日,日俄战争爆发,沙俄出于对日本作战的需要,在隧道内部尚未完工、螺旋展线路基极不稳固的情况下,于当日冒险放行了第一列军用专列通过,险些造成列车颠覆事故 [5]。内部整修工程全部结束后,铁路工程局于2月17日将兴安岭隧道正式移交东清铁路管理局使用。1904年5月27日起,各种列车通过隧道运行。[1]
事件
- 1932年11月29日,日本关东军混编第14旅团沿铁路线向博克图进攻,并企图穿过兴安岭隧道进入呼伦贝尔。东北民众救国军总司令苏炳文率部在兴安岭隧道进行抵抗,命少校营长张国政将两节装满石块的列车藏匿于隧道内,伺机利用隧道东口的下坡道撞击日军。日军在占领博克图后,乘装甲列车向兴安岭方向追击,行至隧道东部的螺旋展线时,发现线路已遭破坏,不得不停车抢修。此时,埋伏在隧道内的中国士兵立即将石块列车顺坡溜放,两节列车冲出隧道后,沿螺旋展线向日军装甲列车撞去,虽然疾驰而下的石块列车未能撞上装甲列车,但在脱线时触发地雷,造成包括荒木克業中尉在内的数十名抢修线路的日军士兵丧生。[5]荒木克業后被关东军追授大尉,并在新南沟立纪念碑。
-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12日,苏联红军后贝加尔方面军36集团军一部攻占牙克石和免渡河后,沿铁路线向兴安岭隧道方向火速推进。为阻止苏军的进攻,日军在兴安岭隧道内密布地雷和炸药,企图当苏军逼近时实施引爆。但苏军迅速抢占隧道,使日军的计划来不及实施。苏军上尉叶夫麦诺带领38名工兵,凭借着手电筒的微弱光亮,在漆黑的隧道内排除地雷,经过8小时的努力,1,500多颗地雷和大量炸药被清除,使兴安岭隧道免遭破坏。[5]
扩建和改造
事故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