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他以「世界塑造每一個人,每個人也塑造著世界」一種心理的環保訴求,應歐維耳市政府之請,首位華人藝術家在法國九月文化盛會的歐洲遺產日[4]開幕《全球烙名行動》(Signatures du monde),第一站在巴黎郊區歐維耳市(Auvers sur Oise)全城開跑: 歐維耳市歐維耳城堡美術館、梵谷國際藝術村及當代藝術畫廊、杜比尼美術館花園、梵谷公園、市府廣場、教堂等景點展演。這個計畫的誕生實源自於藝術家本身對於一句東方俗語的深刻感觸:「一種米養百種人」。
《姐妹》(Sisters)[5]油畫193x130 cm. 1989年。現代主義的繪畫性是在營造出反透視的平面性視覺空間,此圖指稱內容明顯反映出費孝通的"差序格局"概念之東方社會關係。
《十一》(Eleven) [6]油畫280x132 cm. 1984年。十一個真實刻畫人物影像隨著時間剝落,讓每個過去成為現在的內在性。
《傅慶豊-百家姓國際彩繪雕塑行動藝術》(Signatures du Monde/Sign Me)2008年9月20日—11月2日法國歐維耳市( 巴黎近郊 ) 於Auvers城堡美術館、當代藝術畫廊、杜比尼美術館花園、梵谷公園等地進行「百家姓烙名行動」及「傅慶豊藝術創作展示」。
《巨足》(Giant Foot)[7]塑鋼450x 300x700 cm. 2005年。以《巨足》表達屏東農業的赤腳精神和深耕本土展望未來的理想 。而人字形的簡練線條呈現造型——具象與抽象之間,隱喻「指天化地」、「天人合一」的平和境界。2011年《巨足》入選德國《古往今來500件公共藝術》(500 x Art in Public: Masterpieces 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the Present.)德國BRAUN出版重要藝術書叢,Chris van Uffelen主編。
^巴黎龐畢度中心. 《牢記六月四日天安門》(TIAN ANMEN 4 JUIN - 4 DECEMBRE JE N'OUBLIE PAS). 1989年: 第28–29頁. 巴黎龐畢度中心展覽的現場作品是《姐妹》,而畫冊印刷的是《東方》一圖。
^《青年繪畫沙龍》(JEUNE PEINTURE). 《巴黎大皇宮第四十屆青年繪畫沙龍1949年-變革1989年》(40e Salon de la JEUNE PEINTURE - 1949 EVOLUTION 1989). 1989年: 第133頁.
^克里斯·凡·攸佛蘭(Chris van Uffelen). 《古往今來500件公共藝術》(500 x Art in Public): Masterpieces from the Ancient World to the Present. 德國: BRAUN出版. 2011年: 第212頁. 臺灣屏北高中公共藝術作品《巨足》2009年入圍臺灣公共藝術卓越獎。2011年入選德國《古往今來500件公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