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由于大多数一号文件均以农村农业问题为主,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
沿革
1982年,改革开放初期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率先进行包产到户的政策,而当时全国大多数地区仍然处于人民公社等体制,从而在中央及地方范围中引起争议,1982年1月1日颁布了第一个《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为中央“一号文件”。然而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推行,农业出现新的情况与问题,1983年《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当年1月的“一号文件”)颁布,理论上解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业发展奠定政策基础[1]。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被称为“五个一号文件”[2][3]。
由于2000年至2003年期间,余粮充足、农村债务问题加重、城市化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量进口粮食等因素,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四年减产。2000年,时任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朱镕基写信,反映 “三农”问题的严重性,引发之后数年的全国性讨论[4]。200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签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年度“一号文件”),促使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同年因中央已充分认识到维护粮食生产稳定的重要意义,由此之后每年的一号文件均为聚焦三农问题[5]。
需要解释的是,在1987年至2003年期间,虽然中央一号文件并不是以农村工作为主题,但中央在当年仍对农村农业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比如1987年的中央五号文件为《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6]。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