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五千年是清朝晚期以来中文世界中的一种常见说法,指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此说法最晚到20世纪初开始流行起来,以显示中国或中华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且有时会成为民族主义叙事的一部分。[1]类似的表达方式有“中国是个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上下五千年」等。
依据
夏朝是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统治中原的世袭制朝代。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做出的结论,夏朝起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与此同时,中国古代大多文献将历史人文的开端放在了五帝时代,而作为五帝之首的黄帝大约是在夏朝之前近一千年。根据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推算,认为尧以上共五帝,历时341年,认为黄帝元年应为公元前2698年。这样算来,中华文明从黄帝时算起,就有接近于五千年的历史。[2] 此外,有学者考证认为在黄帝之前还有一个部落首领为炎帝的时代,炎黄合称(见炎黄子孙)成为中国大众意识中的中华文明的开始。这样无论始自黄帝还是之前的炎帝,“中华文明五千年”逐渐成为约定俗成的说法。[3]
使用
据考证,最先提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人是清朝初年的意大利传教士。1650年左右的清顺治帝时期,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来到中国,他来中国的首要目的是传教,与此同时,他还是一名汉学家,对中国文化比较了解,也是向欧洲系统介绍中国地理、文化、历史、语言的第一人。在他的《中国上古历史》一书中,涉猎庞杂,也是第一个提出中华五千年概念的人。[4]
到清朝晚期“中国五千年文化”之说法已逐步为清朝政府官方认可并加以推广,比如清末由清朝学部审定的教科书《中国历史教科书》一开篇就说“中國之建邦,遠在五千年以前,有世界最長之歷史。又有其文化為古來東洋諸國之冠...”。[5][6] 清末滿漢蒙三語教科書《滿蒙漢合璧教科書》的“中國”部分也说“我中國居亞洲之東,氣候溫和,土地廣博,人民繁夥。五千年前,文化已開,地球上最有名之古國也”,而《高等小学历史课本》亦说“我中国为世界文明最古之国,文化之开去今已五千年”,[7]等等。
部分晚清教科书亦有“四千年文化”或“六千年文化”之说。比如清末《初等小学中国地理教科书》中叙述“亚细亚洲……中凡十数国,惟中国版图最广,气候适宜,民庶尤众,为四千年来文化发达、世界著名之大国”。[8]与此相对,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则有“读我国六千年之国史,有令人悲喜无端,俯仰自失者。读上古之史,则见至高深之理想“等描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于1912年初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通电各省,“以黄帝纪元4609年为中華民國元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公开承认了“五千年说”。在此期间中国亦曾经兴起一股“黄帝热”。[9]
此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变得更加流行。其类似说法亦纷纷出现,逐渐成为在中国流行的说法,比如中国大陆作家林汉达、曹余章编著的关于中国历史的通俗历史读物就以《上下五千年》为名。
质疑
尽管“中华文明五千年”成为流传于中国的常见说法,中国内外特别是在西方学界看来,中华文明只有3000多年信史,而不认可是5000年。虽然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且迄今为止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历史学界有不少人质疑夏朝是否存在,将其视为傳疑時代而非信史。如果从被中外史学界公认存在的其后的商朝开始算起,中国只有3700年左右的信史,离5000年仍有较大差距。[10]
与此同时,部分中国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不止五千年,比如有说法称距今8000年前,中国大部地区出现了秩序井然的社会和一定程度的社会分化,产生了较为先进复杂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系统,同时当时中国大部地区文化已经初步交融联结为一个雏形的“早期中国文化圈”,有了文化上“早期中国”的萌芽。因此,8000年前已经迈开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一步。[11]
参见
注释